员工持股政策开启 发力仍待税收配套
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是企业鼓励其员工持有本公司股票的一种有效方式。证监会公告[2014]33号明确,上市公司可以根据员工意愿实施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合法方式使员工获得本公司股票并长期持有,股份权益按约定分配给员工。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相关资金可以来自员工薪酬或以其他合法方式筹集,所需本公司股票可以来自上市公司回购、直接从二级市场购买、认购非公开发行股票、公司股东自愿赠与等合法方式。 证监会公告[2014]33号还就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程序、管理模式、信息披露及内幕交易防控等问题作出规定。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指出,在上市公司中推进员工持股计划试点,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劳动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共享机制,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提高职工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
目前,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较为普遍,员工取得公司股份的途径多样,公司对员工持股的管理也各不相同,出台证监会公告[2014]33号,有利于规范上市公司员工的持股行为,促进员工持股计划良性发展。上市公司开展员工持股计划,可以为上市公司提供新的市值管理工具,有利于上市公司更好地开展市值管理工作。员工持股计划可以交由专业机构投资者进行日常管理,促进专业机构投资者提供更加多样的投资产品和服务,优化市场结构。
新闻发言人表示,证监会公告[2014]33号发布实施后,中国证监会将依照规定积极推动开展试点工作。证券交易所将出台员工持股计划信息披露等相关规定,引导、规范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负责员工持股计划证券账户开立等有关工作,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将组织开展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宣传、辅导工作等。各上市公司要切实落实《指导意见》的要求,根据公司自身发展规划、行业特点和经济效益,制定切实可行的员工持股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希望市场各方共同努力,做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工作,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这一制度为上市公司员工持股打开了政策的大门,并为下一步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铺路。不过,若要这一制度真正发力,成仍待税收优惠等外部环境的改善。
员工持股“政策门”开启
在A股上市公司中,实际上的员工持股现象比较普遍。证监会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底,74%的上市公司都有员工持有自己公司的股份。不过,由于缺乏相关制度规范,A股还没有出现用于激励的真正意义上的员工持股计划。
2012年,中国证监会曾经就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但正式文件迟迟未能发布。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这使员工持股肩负起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大使命。
今年5月9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再度部署,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允许上市公司按规定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员工持股计划。上市公司员工持股在资本市场发展的顶层设计中最终得以明确。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试点指导意见的出台,有利于规范上市公司员工的持股行为,促进员工持股计划良性发展。”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说。
利益捆绑激励员工
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员工持有本公司股票的方式,建立一种员工可享有企业成长和参与经营决策的利益分享机制,将员工收入的未来收益和公司股票的未来价值有机联系在一起。
作为企业鼓励其员工持有本公司股票的一种有效方式,员工持股计划在境外成熟市场相当普遍。这一制度发轫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家都建立了类似的制度安排。
“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劳动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共享机制,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提高职工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张晓军说。
对于具体公司而言,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往往透出看好公司前景的信号,经常带来公司股价的上涨。而上市公司开展员工持股计划,可以为上市公司提供新的市值管理工具,有利于上市公司更好地开展市值管理工作。
此外,员工持股计划可以交由专业机构投资者进行日常管理,促进专业机构投资者提供更加多样的投资产品和服务,优化市场结构。
仍待税收优惠等配套
从境外成熟市场的实施情况来看,员工持股计划的有效实施依托于税收优惠的制度安排。
在员工持股计划的发源地美国,政府对员工持股信托基金分配给员工的股票红利部分和还贷部分均予以免税,参加员工持股的员工在离开公司或退休时得到的股份收益,可以享受税收优惠。
英国政府对员工持股制度力度最大的扶持也是在税收方面给予减税优惠。比如,其利益共享计划允许所有员工以股份形式分享公司的利润,员工可免费得到股份,不需要交收入税,但条件是股份由公司托管三年。
反观证监会最新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试点方案,税收优惠仍然未能体现。分析人士认为,这将使得该制度的吸引力大打折扣。不过,证监会有关人士也透露,证监会正在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税收安排等问题,各方正在积极推进。